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16 浏览次数:819
近日,我院康复科收治了一名急性脊髓炎恢复期患者。患者杨某,女,15岁,主因突发四肢麻木无力伴大小便障碍起病,发病早期于上级医院明确诊断“急性脊髓炎 截瘫”,经专科对症治疗1周,病情稳定后转回我院康复科继续治疗。
转入我院时患者仍存在四肢乏力、麻木,以双下肢为甚,不能站立、行走,乘坐轮椅转移,大小便排出困难,日常生活活动重度依赖。我院康复科经综合评估后予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电针、中频等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病变脊髓节段予重复功能磁刺激重塑神经功能,并给予积极对症支持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出现急性肝功能损伤、肠梗阻、尿路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经ICU、普外科等多学科会诊协同诊治,患者各项指标及症状均好转。经20余天康复治疗,患者四肢肌力明显恢复,可独自行走,肢体麻木感消失,大小便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现已康复出院。
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以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外伤、劳累、受凉等为发病诱因。
本病发病急骤,可在数小时至1天内出现完全性截瘫,应早诊断,早治疗,及早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控制病情进展,合并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者应积极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最大限度恢复功能,改善预后。同时应加强康复护理,正确摆放、变换体位,预防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康复治疗的介入越早,总体治疗周期越短,康复效果越理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感染,避免劳累,对于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